【语·留学】John Goes to Johns Hopkins
发布人:宋莉  发布时间:2018-07-03   浏览次数:301

 习商道于此,存仁德于心。这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凯瑞商学院的座右铭,正如哈工大用四年时间教会我“规格严格,功夫到家”,“Business with Humanity in Mind”也是我要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学习并在未来践行的人生信条。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经历了近两年的准备,我在2018年春季收到了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雪城大学(1W奖学金)、伍斯特理工学院和福德汉姆大学的录取。经过多次权衡和比对,我最终决定选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继续攻读大数据方向市场营销专业的硕士学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2018US News排名中位居世界第十,与耶鲁大学和华盛顿大学并列。尽管不如医学院那样出名,但凯瑞商学院仍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不错的声誉并在2017年获得了AACSB认证。

 约翰霍普金斯皮博迪图书馆


 我从产生出国留学的想法到决定出国留学仅用了一个假期的时间,正如和家里商量未来规划时父母所说:“家庭能提供给你的,一为教育二为眼界。”在教育方面父亲的信条便是在他的能力范围内送我去最好的学校读我喜欢的专业,因此在出国的问题上似乎我要做的选择是去哪里而不是去不去。老实说,在国家的选择上我一开始是倾向于英国和澳洲的,因为相比美国,英澳并不需要参加GRE/GMAT考试、枪支管控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全且申请到世界排名前100学校的机会更大。但随着了解的深入,我个人更倾向于美国的教学风格,即商学院的学生真的有机会在教授的带领下完成商业公司外包的项目,充分将技能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少美国的商学院甚至为学生模拟纽交所,并每月为每台电脑支付2000美金以获得实时的金融数据。这样的教学环境在我看来拥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吸引力,因此我决定选择美国作为留学目的地。

 凯瑞商学院Carey Business School

 由于学校的二学位申请是在大一下学期的期末,因此我在2015年暑假便开始真正考虑出国所学的专业。和所有人一样,那时的我对于学校和专业几乎没有清晰的认识。到底是为了出国而学习还是为了学习而出国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所以在选择专业的初期,我接受了父母为我选择的金融专业,而我对金融专业的理解也与多数人无异:收入高、专业技能强、工作范围是股票债券市场、在投行或证券上班。这个听起来既有前途又有面子的专业一度成为了我的生涯规划目标,但随着我对金融行业的了解更加深入、对自己的目标更加明确后,我发现这个“好”专业并不适合自己。第一,大学期间二学位的课程与金融学的联系并不多,因此在日后学习中需要补的知识相对较多。第二,金融学的硕士项目在美国大多为一年到两年,几乎零基础的我仅用一两年时间恐怕很难掌握金融学的核心。第三,金融学的顶峰为数学和编程,而文科生出身的我在这两方面均不擅长。因此选择相对不擅长的金融,无论是学业还是日后发展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经过慎重的考虑,我决定将专业转为市场营销。不同于国内的教学现状,美国在这一领域非常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在教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参与超多的项目和活动。本科期间,无论是商务英语的信函、谈判,还是二学位课程的经济学分析、统计都是市场营销中必不可少的技能。此外,尽管涉及到数理统计和编程知识但都是偏实用型的知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如何用软件处理大数据来制定营销策略,更加适合解决实际问题而避开了理论研究。

 进入大三,我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步入了正轨,一般来说美国研究生申请的三大硬件包括:绩点(GPA),托福/雅思成绩和GRE/GMAT成绩。而申请主要由文书、简历和面试三块构成。

绩点:考试考察都算分

 因为离申请季还早,而且出国考试成绩也有有效期,因此绩点似乎是在大一大二期间我唯一能为出国准备的东西。当你发现有人在考查课上依然奋笔疾书紧跟老师时,那他多半是要出国的。这个政策历来是留学生吐槽的重点,一方面埋怨自己需要比别人多投入时间学习,另一方面又在小学期通过慕课拉高了自己的成绩。总而言之,绩点作为一个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标尺,在委员会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上百门考试的加权平均总要比一次两次的语言能力考试更能证明学生的学习能力。

托福:笛哥80=托福100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三年的积累总好过大多数理工科学生一个假期的突击。在听说读写四个科目中,阅读是中国学生最为擅长的一项,稍加练习就可以轻松取得25+的成绩。而在听力和口语方面,我个人认为大三阶段英语专业的课程完全可以满足考试要求。对付写作,外教在大一写作课上教的首尾呼应结构就足够拿高分了。我个人承认语言考试是存在技巧的,分数也是相对片面的。在专业的系统培训下很多国际高中申请美本的学生最终都能考出100+的成绩,因此不是说英语专业的学生一定可以拿到高分。我也是经过两次考试才取得105分的成绩,其中口语26分更多的要感谢大笛式微笑背后隐藏的压力。我个人非常不推荐托福备考先背单词,因为托福考察的是对语言的理解而不是记忆。作为英语专业不怎么努力的学生,我在听力的生活部分、口语和写作中首先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很少,大多数是以生活常用词为主。其次即使有偶尔一两个生词也不影响我的理解或表达。阅读和听力的讲座着重考察的专有名词也只背了大约200个。当我有大量的刷题经验后,我似乎知道单词书中哪些是我经常见到而又不认识的单词,直接集中记忆就好了。记得网课上老师教过我们的技巧:名词就是个名,知道属性就行。当一篇文章通篇只说一个东西的时候即便我们不知道也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而对于比较重要的动词,北方同学请翻译成“整”,南方同学则翻译成“搞”。举个例子,亨利八世和绞刑架中间的动词不认识,不妨翻译成:亨利八世被整上了绞刑架。既保证了速度,又不会过度曲解原意。


GMAT:永远的痛

GMAT的全称是美国商科研究生入学考试,即只有学习商科的学生才会考GMAT,其他专业统统考GRE,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GMAT更加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GMAT大体可分为数学、英语、推理和写作四大块,其中所谓的700分是数学和英语的加和,后两块相对来说不那么重要,仅以小分形式呈现。数学部分基本就是把高中数学用英文表达出来,稍加复习即可。而GMAT最令人头疼的则是英语部分,分为阅读、逻辑和语法三种题型,所有的题目混在一起按序号出现,既不能把同类题放在一起做,做过选择的题也不能回去改答案。经常是刚研究完语法题下一道蹦出逻辑,而逻辑刚弄明白阅读又出现了,无疑为考试增加了难度,同时英语部分选择均为五选一,想要靠运气考出高分基本是不可能的。我亲身的体验就是GMAT的分数和努力程度或考试次数不存在线性关系,身边很多朋友首考650分,而第二次只能考到620甚至更低,原因就在于逻辑思维是一种极其不稳定的存在。当考生和命题官的逻辑思维相似时,往往分数较高,反之则低。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大多数中国学生都会求助于“机经”,即在题库不变的前提下依靠前人考试记忆的原题来提升自己的准确率。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考试有很大程度会碰到原题,且有所准备也让考生的心态更加放心。缺点是题库变换的时间不一定,碰到换库则前功尽弃。另外不能完全信任他人的理解记忆,有很多题是变换数值或考点出现在电脑上的。最后,机经会产生依赖心理和赌徒心理,而这两点是出国考试的大忌。我个人参加了三次考试最终也仅仅停留在640这个奇低的分数上,用身边人的话说,这个分数能录取霍普金斯简直是奇迹。我分享自己的分数,第一是希望大家即使在最后考试中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也不要放弃,出国申请是对一个人的综合评判,出现短板也很正常。第二希望大家可以早做准备,不要拖到最后一个学期(大四上)再开始参加这种考试,多一次考试就意味着多一份机会。

文书:极具针对性

 由于我三大硬件中除了托福成绩,其余两项实在是太过平凡,因此我在文书上下足了功夫。文书就是要有针对性地推销自己,而针对性第一体现在针对学校,第二体现在针对专业。与找工作有些相似,文书一定要让学校知道你对它的重视。这就表现在你对学校的了解上,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故事、吉祥物、知名校友等一系列的信息都要在写文书前仔细查找。例如我在申请福德汉姆大学时查到学校的吉祥物是公羊(Ram),因此我在文书中就把自己写成一只公羊,家庭传递的商业基因在公羊的血管中流淌,本科期间学习的两个专业是我的两只羊角,我决定来到水草丰美,即实习机会和经济环境都绝佳的纽约市中心继续我的学业。虽然不敢保证这篇文书有多么出彩,但至少它可以给委员会留下印象,同时大量的比喻也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了对我的客观认识。在专业上的针对性则更多的与所申请的学院有关,作为市场营销专业我相信这种有趣的比喻是符合专业价值的,但若放在理工专业的申请上则显得过于花哨了。理工专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研究领域和科研水平,因此着重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成果才是正确的选择。而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妨在文书中适当展示自己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从古希腊罗马神话到圣经故事,这些当初背了好久的东西总是有机会展示出来的。一般来说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是所有文书都会涉及到的问题,我就用到了圣经的故事中大卫用弹弓战胜Goliath巨人的故事,无形当中也是对自己的加分。换位思考,就好比一个申请中国研究生的外国人,在文书中把自己做一个困难的项目的经历比喻成三打白骨精,就是一种很讨巧的方式。







 福德汉姆大学的吉祥物:公羊


简历:不要花哨,堆积干货

 研究生申请简历和求职简历不是一回事,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把求职简历中所有有颜色的部分(包括照片)全都拿掉,翻译成英文再排好版就是出国简历了。需要多说一点的是在接下来的面试过程中,尤其是与真人面试时,面试官一般会从简历中摘取一些信息来提问。因此可以对里面提到的比赛或实习经历进行适当的语言准备。至于大家最喜欢写的奖项部分,不是特别显眼的大奖或名次一般是不会问的。

 真人线下面试选左侧,录视频和在线面试选右侧


 

面试:准备多少表现多好

 面试在我看来是三大硬件固定下来后,留学生最容易提升的部分。在我申请的八所学校中没有任何一所学校会仅凭文书和成绩就发来录取。几乎各个学校的委员会都想在视频中对学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一般来说面试可以分为三种:给定题目录视频、在线视频面试和线下真人面试。第一种可以说是最为简单,也是最容易准备的面试。录视频可以无限地试错最后录出自己最满意的版本。但有些专业面试网站则会提示仅能录一遍,在开始前一定要看好。而后两种面试则更具有挑战性,在我看来,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面试时几乎不会存在听不懂问题的情况。其实在我们说前几句话时,面试官便可以从发音和流利程度中听出这个人的英语水平,也会适当地在随后的谈话中提升或降低语速。语速不是越快越好,快慢是性格问题但表达是能力问题。所以我的建议是宁可求稳也要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保持语流的稳定。大部分面试经验都可以在Chasedream论坛上找到,事先写个稿子练一练即可。注意,一定不要背稿子,背会最大程度地占用你的大脑使得自己对面试官的反应有所忽略,表情和肢体语言也会出卖你。一旦被面试官发现你在读或者背,那么就相当于告诉面试官:我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没有自信。一般面试官不会提出很刻薄的问题,既然大多数都能在网上找到,那么心态平常即可。对于商科的学生来说着装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半职业装的衬衫在录视频和线上面试的时候就足够了。但如果参加北京上海的线下面试,则最好穿正装。这里需要说明,男生一定要系领带才算是Business Formal,否则则会被认为是Business Casual。一般来说商学院都是比较富有的存在,面试官也都住在一环的高档酒店区。在查好面试的北京丽晶酒店的位置和价格后,我立刻灰溜溜地预定了地铁口的汉庭。线下面试时,面试官有更多机会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这时安秉哲老师课上所讲的接名片、用餐礼仪和坐姿便有了大用处。在点好咖啡和甜品后,面试官首先出人意料地问我从哪里了解到福德汉姆大学。这种机会是不能放过的,我立刻回答在老苗的美国文学课上,我们分析了爱伦坡的《钟》,而这首诗中大钟的原型是来自于福德汉姆大学的校园。这种回答就是小聪明和对学校历史了解的结合。总而言之,面试是最值得好好把握的机会,因为很多学校都是在进行初步筛选后才会分批发放面试邀请,为了一所顶级大学的面试,准备一周都不为过。

 出国申请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我也真的在这个过程中考虑过降低标准甚至放弃。父亲会告诉我排名靠后的学校也不是不可以接受,而母亲也开玩笑似地说现在申英国也来得及。几乎每个人都会考虑值与不值的问题,都会觉得前几所牛校是遥不可及的存在,都会觉得自己真的会成为失学儿童。而就在即将放弃时,内心又觉得自己还没到极限,申请还存在着希望。就是在这一次次挣扎中,我越来越坚定自己要去美国要申牛校的想法,因为我相信当面对相同的困难时,总会有几个人选择放弃,如果我在上一次没有放弃,那就有进入下一轮的机会。所有的来之不易都值得珍惜,现在很多人已经无法感受到那种用两年时间去做一件事最终的喜悦和成就感。那种喜悦并非来自于学校的排名、未来的发展和即将遇到的那批人,而是当你尽力去做一件事时,跨着几个时区的大洋彼岸用一封录取肯定了你两年以来所有的付出。我是张天昊,我在距清华大学14000公里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