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是一座不停喷发的火山——张炜与陈晓明高端论坛
发布人:宋莉  发布时间:2018-07-18   浏览次数:445

2018715日下午300,我校功学楼202举办了主题为“凝视与讲述:小说的浪漫诗情”的论坛。此次论坛由著名作家张炜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教授主讲,由我校语言文学学院、校团委、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新世纪讲坛承办。

张炜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著有《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远河远山》《独药师》《艾约堡秘史》等多部作品,曾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00年中国十大最受欢迎作家、第七届人民文学奖、2010年年度作家等多个奖项。陈晓明是我国当代著名文艺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专著20多部,发表论文近400篇。此次论坛主要由陈晓明教授提出问题,由张炜主席根据自己多年创作实际谈自己的理解。

陈晓明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张炜主席的鸿篇巨著、十卷本的《你在高原》,这部作品以第一人称叙述,而第一人称叙述的小说比较少见,所以陈教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张炜主席的很多作品要选择比较难以驾驭的第一人称。张炜主席承认第一人称在写作时确实比较难以驾驭,读者很容易把作品中的叙述者当成作者本人,作家在使用第一人称进行写作时也容易产生代入感,可能产生叙述障碍,因此需要对创作状态进行调整;使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也可能受到限制,在叙述非“我”亲历事件时,转述起来有难度。但第一人称具有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更具有感染力、更容易开掘人物内心世界等优点。与通俗文学作家不同,作为纯文学作家,为了更好地构建情节、营建细节的愉悦性,实现真正的文学审美目的,他是不畏惧第一人称写作的。

陈晓明教授接着谈到,在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的文学创作中,几乎看不到俄国文学的影响,但是从张炜的作品中却可以明显看到俄国文学对他的具体影响,所以他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请张炜主席具体谈一谈俄国文学与他创作的关系。张炜主席坦言,俄国文学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但是一个作家如果仅仅是学习外国文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继承本民族优秀的文学传统。他认为《诗经》、唐诗等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及《红楼梦》等中国古代的雅文学和民间文学对自己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是自己的作品能够具有浪漫诗情的重要原因。他还提出,作家应该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要一直能对外部世界的变化做出敏锐的反应,“作家是一座不停喷发的火山”,如果一个作家在重复自己,那他一定会走向灭亡。

在讲座的后半部分,两位老师都对当今社会的文学发展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陈教授指出,如今,大河文学越来越少见,人们沉浸在碎片化阅读之中,经历了口传文明时代、书写文明时代,当今社会正在进入视听文明时代。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也是对文学的严峻挑战。不论是文学专业的学生、老师,还是文学爱好者,都应有一种责任和担当,要相信文学,并尽可能地延迟文学的终结。张炜主席认为,对雅文学即将消亡的担忧一直存在,但历史上很多文学家都坚信文学不会消亡,如法国文豪雨果认为文学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而人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不会消亡的。诚然,很多事物都有生有死,但在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我们不必忧虑文学何时会消逝,就像我们不必担心太阳何时会死亡。人类的语言只要存在,书写文明就不会消逝,作为语言最高表现的文学也不会像我们担忧的那样消亡。我们能做的,是坚守文学事业,有所担当,与物质主义、娱乐主义相抗衡,让语言处于饱满的、永恒的状态,使自身具有悲悯的情怀和非凡气度,“立志提供能让人幸福一个星期的好书”。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优秀的品质,需要从事文学事业的人把这些品质挖掘出来、呼唤出来。

张炜主席和陈晓明教授都是著作等身的大家,分别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领域的领军人,他们之间的对话信息量巨大,底蕴深厚,极富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是难得一遇的文学界的盛事。这次高端论坛在我校的成功举办,为我校师生带来一次精神盛宴,在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必将产生深刻影响。(文/王雪飞 图/李雨康)